红楼梦中“金玉良缘”是指谁俩的爱情
“金玉良缘”指的就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了。因宝玉衔玉而生,宝钗挂着金锁。
但两人虽然最后成了夫妻,归根结底却是一场悲剧。因为两人三观不同,宝钗虽然得到宝玉的人,却无法得到他的心。
最大的分歧便是宝玉很反感别人叫他读书求官,有一次宝钗劝他用功读书,他冷着脸转身就走,让宝钗好不尴尬。
宝钗有一颗看透世事的经世致用之心,而宝玉心性超脱灵秀。两人从骨子里,便属于不同世界里的人,这样的婚姻只会是貌合神离,难以幸福。
虽然宝钗很优秀,年轻貌美,学识渊博,琴棋书画样样精通。如果她嫁与他人,或许也会获得别样的幸福。
但她嫁的是宝玉,他的心里早已经住进了一个跟他三观相同、情意相通的世间少有的女子——黛玉。
黛玉的早逝带给宝玉一生中最大的伤痛,他对于青春、生命、人生之美好的理念,已经随着黛玉的逝去而消逝了。
宝钗得其人而不得其心,黛玉得其心而不得其人。
世间感情总不圆满。“金玉良缘”便也以这样的悲剧收场了。
作者简介:水清,多家平台签约作者,擅长有温度有深度地书写名著中的情感婚姻。写过40余篇10万+,5篇百万+,1篇千万+,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:水清读书。
1.金玉良缘在本书中本指迷信中美好的姻缘,正巧宝玉生来带玉,宝钗又有块金璎珞,家长们就认为二人注定有缘。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“都道是金玉良缘,俺只念木石前盟。”即是宝玉对所谓金玉良缘的不满~2.黛玉冷眼说完宝玉后,宝玉知道黛玉在耍小性,在奚落他,也没回复,只是嬉笑一阵罢了;宝钗也知道黛玉向来如此,也不去计较;薛姨妈在说黛玉两句,说人家关心你岂不是好,说黛玉多心。
红楼梦金玉良缘简要概括
金是指薛宝钗佩戴的金锁,玉则是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。金玉上的字正巧组成一副对联:“莫失莫忘,仙寿永昌。不离不弃,芳龄永继。”于是便有了“金玉良缘”的传言。
后来,在上演了一场“调包计”后,宝玉与宝钗结为夫妻。然而,贾宝玉心中总念着与林黛玉的“木石前盟”,这段“金玉良缘”终究成为一场悲剧。
答:《红楼梦》里宝黛爱情的悲剧,大概最让人扼腕叹息,好好的一对青梅竹马硬是被一个“金玉良缘”给拆散了!难怪自从宝钗来到贾府,黛玉就颇不自安,常对宝玉使“小性儿”。
可细究起来,到底谁是这“金玉良缘”之论的始作俑者呢?书中第五回里,一曲《终身误》——“都道是金玉良缘,俺只念木石前盟”即出现了“金玉良缘”,而在故事情节中,直到第二十八回,才正式出现:“金锁是个和尚给的,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”。而且,“金玉良缘”的提出者指向了和尚。
木石前盟是指《红楼梦》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,木是指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,石是指宝玉前世是女娲补天余下的一块顽石。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绛珠草,使其得换人形,名唤绛珠仙子。为了报恩,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,将一世的眼泪还他。可是一个与此事毫不相干的顽石插足,错领绛珠之泪,以致于绛珠泪尽而逝。
《红楼梦》中第五回有:都道是金玉良缘,俺只念木石前盟。说明宝钗虽然得到了封建家庭大多数人的认可,并且处事得当,更加适合嫁给宝玉,打理家族,可是在宝玉心中,只有和他一样不拘世俗的林妹妹。只是这段缘分只是一段讹缘,从一开始就是错的。
红楼梦中写道:”都道是金玉良缘,俺只念木石前盟。“请说说”金玉良缘“.”木石前盟“的含义
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绛珠仙草为草木;宝玉的玉曾是当年女娲为补苍天而炼的七彩石,“木石前盟”即指宝黛爱情。
宝玉与黛玉一见如故,书中写的很精彩:黛玉一见宝玉,吃了一惊,心下想到“好生奇怪,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一般,何等眼熟到如此!”与此同时,宝玉则喊了出来:“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。”从此两人情同手足,“日则同行同坐,夜则同息同止”耳鬓斯磨,十分亲密。但好景不长,不久又来了个薛宝钗,此人只比宝玉大一岁,品格端方,容貌丰美,人多谓黛玉所不及。而且宝钗善解人意,做事迎合贾母的心愿,深得贾府上下的喜爱。加上宝钗的母亲刚到贾府就把和尚关于金佩玉的话散布出去,暗示大家:宝玉和宝钗才是天设地造的一双,他们的婚姻才是金玉良缘。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互不相容。宝玉从小就不喜欢他出生时,口中衔的这块玉,曾当众摔过多次。还有一次宝钗到怡红院看望宝玉,宝玉正睡中觉,宝钗看枕边的刺绣十分精美,就顺手绣起来,忽听宝玉在梦中喊骂:“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?什么是金玉良缘,我偏说是木石姻缘!”宝钗顿时愣住。还有一次,黛玉的贴身丫头紫鹃和宝玉说了一句玩话“林姑娘今秋或明春就要回苏州老家”,宝玉一听,“便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,一头热汗,满脸紫胀,呆呆的,失去了灵性,直像个木头人”,贾府上下忙成一片,哭成一团。直到见到紫鹃,宝玉才“哇”一声大哭起来,当众抓住紫鹃不放,说“要去连我也带了去”。只要听说“林”字,就大闹起来“不得了,林家的人接她们来了,快打出去!”并对紫鹃说“活著咱们一起活;死了咱们一起化灰化烟。”这一闹,无疑是把他们的爱情展现给了贾府所有的人。他以为视他为掌上明珠的贾母、王夫人会满足他们的心愿。恰恰相反,明白了他们的私情后,更引起了他们的反感。贾母曾借批戏文说了如下一番话:“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,左不过是一些才子佳人,最没趣。开口都是书香门第,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,一个女儿,爱如珍宝,这小姐必是个绝代佳人。只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,不管是亲是友遂想起终身大事来,父母也忘了,书礼也忘了,鬼不成鬼,贼不成贼,哪一点是佳人?”这一番话无疑是对他们爱情的谴责,也给他们的爱情敲了一次警钟。看来,金玉良缘已成定局,木石前盟必成悲剧。什么是金玉良缘?这是人为的牵强附会,还是天赐良缘
谢邀写!一般在共患难同奋斗或者在相互的协作里,且伴随着双方相识,相知到相爱的过程中为感情基础的婚姻可称得上是金玉良缘!
例如,现实中曾经日本表演界的影视巨星《血疑》中女一号的扮演者,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的婚姻,是金童玉女的,大家共同祝福期待的众望所归的金玉良缘!
至于,什么天赐良缘只是情感路上一帆风顺者舒心畅意时的激动之言罢了!还是别信什么宿命论的天赐姻缘为好。
金玉良缘
原文出自清代曹雪芹《红楼梦》中第五回:“都道是金玉良缘,俺只念木石前盟。”大致意思是,贾宝玉意属林黛玉却娶了薛宝钗,别人都认为是符合“大家”的姻缘,但贾宝玉爱的是林黛玉。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,现在是好的姻缘的统称。
其实古代封建礼仪大多都是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。嫁娶都讲究门当户对,而当今社会也不例外,有的就顺从了时代的潮流,而有的提倡自由恋爱,但最终的结果都有过的幸福和不幸福的,不然现在自由恋爱了,离婚率却一年比一年高。就个人而言,什么是天赐良缘?就是他她喜欢你的同时你也喜欢他,至于是不是上天安排,不重要!
《红楼梦》中金玉良缘,是指薛宝钗所佩戴的金项圈,将来要找一个佩戴宝玉的男子,二者结为夫妻,叫金玉良缘。
通过通行本《红楼梦》的诸多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来,金玉良缘绝对是人为牵强,并不是什么天赐良缘。
其一,金玉良缘全都出自薛姨妈之口,并没有事实根据,而薛宝钗所佩戴的金项圈就是一件俗物,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,而上面“不离不弃,芳龄永继”八个字,也是非常容易镌刻到上面去的,看似和贾宝玉的“莫失莫忘,仙寿恒昌”是一对,但作为亲姨妈的薛姨妈对宝玉生来所带的这块玉应该是十分熟悉的,所以弄一个看似和玉是一对的金项圈简直太容易。什么瘌头和尚都是薛家之人自己说的,并没有出现过。
其二,在通行本第三十四回,宝玉挨打后,宝钗怀疑是薛蟠的原因,便吵将起来,薛蟠说不过宝钗我们看薛蟠是怎么说的:薛蟠见宝钗说的话句句有理,难以驳正,比母亲的话反难回答,因此便要设法拿话堵回他去,就无人敢拦自己的话了,也因正在气头上,未曾想话之轻重便说道:“好妹妹,你不用和我闹,我早知道你的心了。从先妈和我说,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,你留了心。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,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。”有此可看出,早先薛蟠并不知道什么金玉良缘,还是薛姨妈告诉薛蟠的,因为这薛蟠名号“呆霸王”所以了解儿子的薛姨妈自然要交代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。
其三,在年龄上薛宝钗是大于贾宝玉的,可在贾宝玉出生之前,为什么贾府上下从没有听说过薛宝衩的“金玉良缘”之说呢?直到贾宝玉携玉而生,薛家父亲去世,一家上京来投亲,并盘点各处生意时,才来了这么一个“金玉良缘”所谓“金玉良缘”之说呢?恐怕这所谓金玉良缘不过是薛姨妈为薛家生意找靠山的筹码。
其四,金玉良缘的结局也并非良缘,其结局也是悲剧落幕,宝玉出家,宝钗守寡,哪有什么金玉良缘之说?
因而,金玉良缘并非良缘,而是人为制造的一场婚姻悲剧。
都道是金玉良缘,俺只念木石前盟。
金玉良缘,大家都不陌生,指的是《红楼梦》中薛宝钗的“金锁”和贾宝玉的“通灵宝玉”,也正是由这两个物事引来了一段前世注定的婚姻。
宝钗的金锁和宝玉的通灵宝玉第一次得以“金玉良缘”被说起,是在《红楼梦》第八回。
宝玉太探望薛宝钗,两人聊天中说起了宝玉的那块玉。
玉的正面正是:“莫失莫忘,仙寿恒昌。”
这时宝钗的丫鬟莺儿笑道:“我听这两句话,到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。”
于是宝玉便让宝钗把那个金项圈拿出来看看,果然这锁正面有四个篆字,背面有四个篆字,合起来正是八个字:“不离不弃,芳龄永继。”
宝玉的玉上的字,与宝钗金锁上的字,“不离不弃”对“莫失莫忘”,“芳龄”对“恒昌”。天衣无缝,完美的一对。
字面上意思是,只要这块玉和金锁不丢失且常常带在身上,就可以保佑人长命百岁,青春永驻。
根据癞头和尚的说法,宝钗必须要嫁个一个有玉的人,她有金项圈,贾宝玉有美玉,正好是一对儿,这就是金玉良缘之说。
红楼梦这种预言式的写法,早早就给了读者们很多暗示,不过可苦了黛玉,常常为此和宝玉闹别扭。
在《红楼梦》中,金玉良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情缘。从整个小说的结局来看,金玉良缘是必然的结果,是大势所趋。即使宝玉心目中的知己是黛玉,在世俗生活中,他最后娶的人是宝钗。
这是天赐的良缘,并非人为的牵强附会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:
一、宝钗的为人处世,更符合儒家传统家庭观念下的管家媳妇的标准
《红楼梦》中这些女孩子,大致上有两种对比,一类重情,一类讲理,情与理的对比,也是这本书很重要的主题。感性人物林黛玉为首,理性人物薛宝钗为首。
宝钗冷静,平日的生活中不显山露水,在复杂的侯门生活中面面俱到,所以她能生存,在后来的生活中扛起了贾家当家夫人的大旗。这种人容易成功,而感性、重情的角色,在世俗的生活中很多事失败的,早亡的。
宝钗有几个主要特质:头脑清醒、不爱表面虚荣、深谙贾府潜规则。宝钗吃冷香丸,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样爱打扮,后来在大观园中居住的蘅芜苑也不像一般女孩子的闺房,一股巨人与千里之外的冷气,处处透露着她与普通女孩子的不同。
周瑞家的送宫花,点出很多东西,我们看到宝钗和黛玉截然不同的对待下人的态度,宝钗会做人,黛玉不会做人。林黛玉孤高自赏,受不了一点委屈,也不怕得罪人,跟宝钗一对比,就看得出来谁最后在贾府会成功。
红楼梦的金玉良缘是什么意思
《红楼梦》中所说的"金玉良缘"的象征是薛宝钗的“金锁”和贾宝玉的“通灵宝玉”。用来借指姻缘门当户对的说法。
现在的“金玉良缘”作为成语来应用。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。后泛指美好的姻缘。
简述“木石前盟”和“金玉良缘”(红楼梦)
金是薛宝钗的金锁,玉是贾宝玉的通灵宝玉,由于他们上面的内容可配成一对,也就是说他们俩是一对,这就是金玉良缘。
可林黛玉可为这是恼怒过好几次,贾宝玉也不信什么金玉良缘,他心中只有黛玉。木石因缘,指的宝玉和黛玉的前世因缘,在前世,宝玉是奇石,黛玉是仙草,二人能在一起是前世结下的姻缘.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欣赏的是木石因缘,拒斥的是金玉良缘,即宝钗与宝玉的所谓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.